培训动态
前景广阔,养老服务产业发展需专业人才支撑
新闻来源:   添加时间:2017-06-05 11:27   浏览次数:

2016年5月27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,把制定“为老服务人才激励政策”作为四大政策之一(家庭养老支持政策、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政策、扶助老年人慈善支持政策)。当前,与庞大的老年人口相比,每年新毕业的养老相关专业大学生数量无异于杯水车薪。对于刚毕业的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大学生而言,他们的就业状况如何?在养老服务就业初期面临哪些难题?如何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提供高水平的养老服务?为此,本报记者采访了民政部所属高校——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老年福祉学院院长杨根来教授。

记者:当前,与庞大的养老人口数量相比,我国需要多少养老服务人才?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途径有哪些?现实中,我国高校每年可以提供多少养老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?

杨根来:我国需要多少养老服务人才?回答这个问题,首先需要看一看目前中国的老龄人口现状。截至2016年底,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.3亿人,老年人口占比16.7%,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.5亿人,占总人口的10.8%。目前,我国老龄问题形势严峻,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存在着底数不清、数字不准的问题,但是人数少、缺口大,文化差、素质低,年龄大、待遇低,培训少、技能缺,流失多、需求大,招生难、流动大等问题的存在,却是大家的共识。参照国际上通行的3∶1标准推算,按照保守数字估算应该对护理员的需求在1200万人左右。养老机构中的养老服务人员总数与实际需求相去甚远。

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渠道主要有三个。一是岗位自学成才,二是从业人员和即将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、岗位培训,三是养老后备人才的培养,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,当然也包括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,只不过目前还没有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本科教育,希望在“十三五”期间,能够依托民政类院校,创办一所或者几所本科类型老年福祉学院,以解决为老服务高端人才的“断头桥”问题。

职业院校在开展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方面可谓是“热情似火”,据不完全统计,全国1200余所高职院校中,开设老年服务相关专业的达到750余所,直接举办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院校近几年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,数字由2014年的65所、2015年的94所,发展到2016年的154所,预计2017年的数字会超过170所。但由于各种原因,150余所高职院校和20余所中职学校每年招生数不足2000人,全国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校生总数估计不足5000人。这与行业大量需要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现实相比,简直就是“杯水车薪”。

记者:养老相关专业大学生毕业入职后,在初期可能遇到哪些难题?应当如何克服?

杨根来:毕业生在就业初期可能遇到难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:一是毕业生对就业单位的实力、社会影响力和发展前景很关注。其实在职业院校安排的6个月顶岗实习(毕业实习)期间,他们对就业单位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。二是95后毕业生的就业观更加务实,对个人职业发展和成长空间比较看重,由于就业单位多数为社会化企业性质的民办养老机构,工作不稳定,离职和跳槽现象较为普遍。三是在毕业生使用上,用人单位过于强调必须有一线经验,把科班出身的大学生和4050的养老护理员等同使用,发挥不了他们的专业特长,在某种程度上也抹杀了他们的积极性,有个别毕业生在毕业实习之后完全失去了专业兴趣,这是教育的悲哀和人才的浪费。

面对上述问题,除了院校在加强职业认同感方面做出努力外,需要企业更加关注90后甚至是00后养老相关专业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路径、更需要政府政策支持,比如减免养老服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学费、在全社会营造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氛围等。

记者:与普通的养老院护理员相比,养老相关专业大学生有哪些优势?他们的专业知识如何转化为高水平的养老服务?

杨根来:与普通的养老院护理员相比,养老相关专业大学生优势还是比较突出的:一是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雄厚。大学三年系统化的专业学习,30余门专业基础课、专业核心课、专业拓展课,使他们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。二是专业认知和职业精神深刻。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,本专业毕业生除了完成学业规定的课程之外,还有人取得中级或者高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,到机构之后,后劲足,加上学校和机构的合作与融合,只要把他们的抱负、待遇和体面的劳动解决好,这是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。三是年轻有为、敢想敢做。只要有伯乐和良好的环境,他们其中不少就会成为养老服务业的“千里马”。

行业新闻

   

在线客服

  • QQ交谈
  • 电话:0898-68889888
  • 微信号:HK66889